適當選擇不同作用機制的農藥輪替使用,被認為是最有效防止抗藥性產生的手段。
農民如本表在防治前進行用藥檢索,用藥時遵守輪替不同作用機制的原則,減少同類藥劑對害物選汰壓力,以減緩抗藥性的發生,農藥當可維時初上市的效果,避免過量用藥造成農藥殘留問題。
接觸性及糸統性藥劑,會影響到農民施用的時機及方法,接觸性藥劑可藉由水去除表面的農藥殘留;系統性則可以讓藥劑施用時不用接觸到害物,而藉由輸導作用來進行植物體內的移行,達到害物防除的目的。農民在選用藥劑時,可因害物是否可能接觸到藥劑,而選用系統性或接觸性藥劑,或是防治對象具刺吸式口器,需採用系統性藥劑等。再此,系統性藥劑會殘留在植株內,無法用水清洗去除,施用時要更加注意其殘留風險。
英文名稱 | 台灣名稱 | 大陸名稱 | 作用機制 | S | SS | LS | P | C | E |
3-CPA | 果美生長素 | 调果酸 | | | | | | | |
4-CPA | 番茄生長素 | 氯苯氧乙酸 | | | | | | | |
Aminoethoxyvinylglycine | 艾維激素 | 艾维激素 | | | | | | | |
Cyanamide | 氰滿素 | 氰胺 | | | | | | | |
Cytokinins | 細胞分裂素 | 细胞分裂素 | | | | | | | |
Dimethipin | 穫萎得 | 噻节因 | | | | | | | |
Ethephon | 益收生長素 | 乙烯利 | | | | | | | |
Fatty alcohols | 治芽素 乙 | 脂肪醇 | | | | | | | |
Fumed silica | 二氧化矽 | 二氧化硅 | | | | | | | |
Gibberellic acid | 勃激素A3 | 赤霉酸 | | | | | | | |
Gibberellin a4 with a7 + 6-benzylaminopu | 勃寧激素 | 赤霉酸+6-苄基腺嘌呤 | | | | | | | |
IBA | 吲哚丁酸 | 吲哚丁酸 | | | | | | | |
IBA + NAA + kinetin | 生長寧素 | | | | | | | | |
Maleic hydrazide | 抑芽素 膽鹼鹽 | 抑芽丹 | | | | | | | |
Maleic hydrazide,mh | 抑芽素 | 抑芽丹 | | | | | | | |
Maleic-hydrazide | 抑芽素 鉀鹽 | 抑芽丹 | | | | | | | |
NAA-sodium | 萘乙酸鈉 | 萘乙酸鈉 | | | | | | | |
NAD | 移植生長素 | 萘乙酰胺 | | | | | | | |
Paclobutrazol | 巴克素 | 多效唑 | | | | | | | |
Uniconazole-p | 單克素 | 烯效唑 | | | | | | | |
| | | | | | | | | |
S:系統性農藥:植物局部施用藥劑後,藥劑可移行到其它植物組織。 |
SS:選擇系統性農藥:系統性僅出現在特定植物上,如單子葉或雙子葉植物;或出現在施用的不同部位,如在根部施用時,可擴散到葉;但在葉部施用時,不會擴散到根,反之亦然。使用上需注意。 |
LS:局部系統性農藥:又可指跨薄壁組織的作用。藥劑噴灑到植物的組織後,能短距離移動到周圍組織,如葉的上表皮到下表皮。 |
P:保護性:藥劑在病原菌到達或開始感染前,在植物體表面或體內形成保護障蔽以避免感染發生,又可稱為預防性作用。 |
C:治療性:藥劑在植物組織中阻止病原菌在組織的早期生長,此類藥劑依藥劑種類不同通常在感染發生後 24 至 72 小時最有效。要注意的是治療性藥劑,在感染之前或感染初期都有效;但一旦到了較後期的感染,此類藥劑即無效果。 |
E:除滅性:作用方式同治療性藥劑,但可防除已出現病徵 (symptom) 的病原菌感染。 |
0 意見:
張貼留言